• 首页
  • 开云手机app下载安装介绍
  • 产品展示
  • 新闻动态
  • 你的位置:开云手机app下载安装 > 新闻动态 > 朱羿郎 | “河·和·合——大运河文化雕塑艺术邀请展”参展艺术家

    朱羿郎 | “河·和·合——大运河文化雕塑艺术邀请展”参展艺术家

    发布日期:2025-10-12 04:25    点击次数:145

    河·和·合——大运河文化雕塑艺术邀请展

    River·Harmony·Integration - Sculpture Art Invitational Exhibition of Grand Canal Culture

    主办单位:首都博物馆

    协办单位:北京美术家协会雕塑与公共艺术委员会

    学术支持单位:北京美术家协会

    展览时间:至2026年4月26日

    展览地点:北京大运河博物馆三层景廊

    总策划:邹锋

    策展人:钱亮

    策展助理:徐金玉 赵子钰 付廷栋

    展开剩余88%

    国内参展艺术家(按姓氏笔画排序):马天羽 马文甲 王青春 王哲 邓柯 卢远良 卢征远 史钟颖 付廷栋 冯崇利 吕明岳 朱尚熹 朱羿郎 乔迁 刘烽 许正龙 孙禹 李展 李惠东 李富军 杨硕 吴笠安 邹锋 陈辉 郅敏 罗幻 赵覃 柳青 秦璞 夏德武 柴鑫萌 钱步辉 钱亮 黄山 黄兴国 黄净 萧立 康悦 宿志鹏 董书兵 甄亚雷 窦付坤 谭勋

    国外参展艺术家:(韩国)金知瑞 (俄罗斯)王亚娜 (加拿大)麦利

    河·和·合——大运河文化雕塑艺术邀请展

    参展艺术家

    朱羿郎

    Zhu Yilang

    西安美术学院建筑环境艺术系讲师,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博士,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注册景观建筑师,《雕塑》杂志英文编辑,中国建筑学会会员,中国雕塑学会会员,北京美术家协会会员

    2014年12月 雕塑作品《塌缩通道》入选参加“第十二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

    2019年12月 雕塑作品《屹》获得“中国姿态·视界未来”——第二届温州国际雕塑大展优秀奖

    2021年7月 举办“N/A:朱羿郎实验作品展”,北京798艺术区第零空间

    2022年3月 武汉东西湖文化中心雕塑作品《悸动》获《雕塑》杂志2022年度奖优秀奖

    2024年10月 “混响:2023重庆大足水泥管公共艺术创作营”获《雕塑》杂志2023年度奖公共艺术活动大奖

    参展作品

    《新生》,不锈钢,50×50×75cm,2014年

    朱羿郎的抽象雕塑展现了建筑学背景与雕塑思维的深度交融,他的作品强调身体的直接感知与物理空间的不可替代性。他将雕塑视为“可游可居”的场域而非单纯观赏的对象,这种设计不仅改变了观者与作品的关系,更打破了雕塑艺术往往给人“只可远观不可亵玩”的印象——它不再是被动的审美客体,而是激发感知与思考的活性媒介。

    在材料语言上,朱羿郎拒绝过度加工,而是让材料的肌理、重量与形态自主发声,体现出对“物性”的尊重。他的艺术通过融合建筑的结构理性、雕塑的物质性及东方美学的审美观念,构建了一个让“物”自我言说且具有强烈参与性的空间诗学。

    其他作品

    《屹》,耐候钢、不锈钢,460x260x330cm,2019年

    《两扇门》,耐候钢,340x210x280cm,2019年

    《悸动》,钢材上色,640x500x950cm,2022年

    《张力》,废弃水泥管,350x350x600cm,2024年

    《舞动的空间》,耐候钢、不锈钢,1260x370x530cm,2024年

    一条大河,蜿蜒千年,以水为墨,写就中华文明的恢弘史诗;一种精神,融汇南北,以和为脉,滋养多元文化的共生图景;一种智慧,贯通古今,以合为桥,连接传承与创新的永恒命题。在第49个国际博物馆日到来之际,我们以“河·和·合”为名,邀约国内外众多优秀艺术家以雕塑为笔,以空间为纸,共同书写大运河文化的时代篇章。

    大运河是一条人工的河,也是一条人文的河,更是人与自然相和合的河。北京大运河博物馆作为传承和展示大运河文化的重镇,承载着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在大运河博物馆举办雕塑展,旨在用艺术的方式深入挖掘大运河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多元立体地呈现大运河遗存承载的文化,弘扬大运河历史凝结的文化,活化大运河流淌伴生的文化。

    运载千秋,造福于民;和合之道,文化惠民。本次展览汇聚了众多雕塑家的佳作新品,以具象、写实、抽象、写意等多种表现形式,展现大运河的自然景观、历史风俗和文化内涵,综合反映文旅融合时代背景下大运河“璀璨文化带、绿色生态带、缤纷旅游带”的建设成果。展览空间位于博物馆三层景廊,蜿蜒的展线设计,暗合运河河道的气韵流转。展期跨越四季,作品将随自然光线的变化呈现不同的表情,时间成为展览的又一维度。我们期待观众不仅是观者,更成为这场时空之旅的参与者,在移步换景中感受“河·和·合”的深层律动,共同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发布于:北京市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资讯